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问鼎十国在线阅读 - 第482章

第482章

    罗幼度来到了窦禹钧的面前道:“燕山先生!”

    窦禹钧作揖道:“老臣在!”

    罗幼度道:“就由你接任供奉官一职吧!朕相信,当今世上除了先生,再无第二人有资格宣扬文宣王教化之功。”

    窦禹钧犹豫一二,还是决定接下了这个任务。

    这供奉官一直以来都是孔家人负责的,他这个外人接管,必然会有很多麻烦。

    窦禹钧最怕麻烦,有时间处理这些麻烦,不如多上几堂课,多教几个学生。

    但想到横渠四句,想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让几千人读上书。

    而罗幼度才是那个能够让成千上万人读上书的存在。

    为他分忧,就是为教化做贡献。

    窦禹钧想着自己一大把年纪,也干不了什么别的了,摇旗呐喊还是可以的。

    罗幼度挥了挥手,一副难过的样子,说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都退下吧!”

    原本还有一餐晚宴,现在显然不用筹备了。

    罗幼度还是小觑了横渠四句的威力。

    发生这种事情,根本是隐瞒不了的。

    孔家人劳师动众的进京,四处炫耀宣扬,闹得人尽皆知。结果当天就灰溜溜地离开了汴京,返回曲阜。

    集英殿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让有心人透露了出去。

    罗幼度对孔家的恨铁不成钢,对孔家的训斥,以及孔宜、孔瑜的表现,还有横空出世的横渠四句。

    整个汴京的读书人,无不在讨论横渠四句,然后顺带讨论孔子,讨论孔家。

    罗幼度的大度,也在这里尽显仁君风范,为世人称道。

    但很快关于孔家的各种消息逐一传到京师。

    最先暴露的就是孔家利用郭威给的特权,以非正当的手段收了曲阜全县七成田地。

    孔家人不从事教化的原因也给汴京群众揪了出来。

    人手不够!

    孔家的田地太多,分支成员分批打理田庄田产。

    他们甚至在家族内部成立了一个管理田地的机构,以便更好的打理手中的田地。

    然后就是孔家与曲阜豪绅之间的约定。

    孔家每月举办两次祭祀,两次文会,吸引士林学子在曲阜常住。

    将孔家人的祭祀、文会,直接与利益挂钩。

    这墙倒众人推。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一些背地里不光彩的事情,也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

    曲阜有一叫刘安的书生,无意间得到了颜真卿的《礼乐集》。

    孔瑜动了贪念,将《礼乐集》骗到手中,收入孔家书楼。

    刘安想要讨个公道,便在大街上宣扬此事,意图将事情闹大,利用舆论讨回《礼乐集》。

    结果还未将事情传开,城中豪绅就让人将他掳走,毒打了一顿,还派人跟踪威胁刘安家里人。

    刘安不得已息事宁人。

    此事也在这时候挑明。

    一桩桩一件件,虽算不得恶行,却也颠覆世人三观。

    孔家在士林中地位不可代替,结果一件件事情的揭露。

    几乎所有士林学子都有一种给欺骗的感觉。

    这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爱之深,责之切。

    孔家从人人敬仰的豪门,短短几日间,落得人人喊打的地步了。

    已经有性子急的学子开始向汴京的相公投递严惩孔家的联名书。

    罪大恶极的孔家,根本不配天子的仁德。

    天子的仁德应该用在他人身上,而不是孔家。

    严惩孔家,逐渐占据了舆论的主动。

    罗幼度见时机差不多了,顺应民意,再一次颁布了对孔家的处理方式。

    没收孔家所有田产,孔府书楼,归为国有,改为华夏藏书馆,孤本存留抄录送入宫中收藏,抄本亦供人借阅抄录。

    孔家后裔当不忘初心,效仿文宣王教化天下,散于四方书院、书塾,教化万民。

    此命令一下,有心人都明白一点,孔家亡了。

    这散出去容易,想要聚回来,便如登天一般。

    第二十八章 发酵

    延和殿。

    罗幼度对案几上的奏章加了批注:孔子非一人之孔子,祭祀孔子之供奉官,以后当由朝廷安排,有德之士担任。

    朱笔御批。

    他将奏章一合,孔家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至于接下来的安排,朝廷自会有人去善后结尾。

    过程怎么样不重要,他这个皇帝只要知道一个结果就好。

    他不想学郭荣事必躬亲。

    此次事件最大的收获是将孔家千年承传的书楼收归朝廷以及收回了孔家祭祀的权力。

    这是绝了孔家再度崛起的关键。

    古代不比现代,对于知识的保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甚至于粘贴复制,简单直接。

    古代的条件,要保存孤本典籍,是需要花费大价钱大精力的,一般人承受不了。

    也只有世家大族有本事,有能力将书籍收藏保存。也是如此,文化的传播掌控在他们手上,解释权亦是如此。

    孔家没有了书楼,几代下去,在知识获取上与常人一般无二,再难服众了。

    祭祀权也是相同的道理,孔家人举办祭祀大典,所有读书人都聚在孔家旗下祭祀孔子。

    孔家自然而然的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