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问鼎十国在线阅读 - 第543章

第543章

    温飞的回援部队便是要穿过中间的这片小平地。

    看着这天然的伏击地点,温飞并没有草率的入内,挥了挥手,让人入树林搜查,看看是否藏有伏兵。

    便在搜寻兵卒入林的时候,突听一声尖锐的响箭声响,一彪骑兵飞也似地从他们身后冲了出来!

    伏兵居然在他们身后?

    行军队列尾部的将士们人人看见,对敌人从身后出现,谁也没有心理准备,不禁一片哗然。

    温飞愕然回首向后眺望,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不知多少数量的骑兵从他们背后杀入,对方如狼似虎的屠杀着自己的族人……

    “后队变前队,迎敌!”

    他这命令一下,骇然发现前方树林里也冲出了密密麻麻的兵士。

    刘进在树林里藏了大半天,见对方居然不中计,索性也不管了。

    什么伏击不伏击的,既然不配合,那就来硬的。

    霸王硬上弓!

    “果然这树林里藏有伏兵。”

    温飞暗自庆幸,如果不是留了一个心眼,只怕自己此刻已入溃败之局了。

    但很快他就悲哀地发现,似乎结果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先快马赶到通川堡,这还未好好的休息,恢复体力,又马不停蹄地折返……

    一来一回几乎要将兵卒的体力消耗殆尽了……

    在这种状态下,哪里还有作战的体力?

    第六十七章 大局已定

    完全不需要计算,战场上往来奔杀的,皆是中原伏兵。

    温飞甚至不知中原兵马有几何。

    在这里杂兵与正规军的差距也可以显现。

    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哪怕遇到袭击,也能够自主地列阵抵御。

    即便陷入动荡,依旧能听从指挥,且战且退。

    但步卒杂兵远做不到这点,本就体力不支的他们,根本没有抵抗的勇气。

    温飞脑中所想的也不是死战道理,而是以逃跑撤退的方式,保存自己部族的力量。

    “撤,往通川堡撤!”

    温飞不敢往前方的小道突围,那边地势太过复杂,左右放一把火,他们全部都得葬生火海。

    回通川堡整备是唯一的选择……

    刘进见敌方已经逃出了自己的攻击范围,将手中的长枪当作暗器投射了出去。

    呼啸的长枪瞬间洞穿一人胸口,将之连人带马射飞出去。

    娄再宴手中猎弓连珠齐射,每一矢必有一人落马。

    刘进大赞:“好箭法!”

    娄再宴却一脸遗憾,道:“只可惜跑了贼首!他们未能进入我们设下的埋伏……”

    刘进却不以为意,说道:“打仗就这样,敌人不是傻子。你未必能够事事如愿,真正高明的统帅会有好几套方案,我们跟上去,他们跑不了的。”

    温飞狼狈至极,看了一眼后方的丧家之犬,竟然跑出了大半,心中庆幸窃喜:好在对方没有骑兵,不然这一次真的悬了。

    刘进是抢了图那部的马不假,但是只有马是远远不够的,得有马鞍、马镫这些辅助用具。

    图那部五千匹马好弄,但五千具马鞍却找不到。

    故而刘进手中的五千兵属于骑马步兵。

    至于失利、逃窜,在温飞看来都不是事。

    习以为常。

    只要睡一觉,一切都恢复原状。

    脸皮就是如此之厚。

    吐蕃还是保留着一部分草原民族的风采。

    但显然温飞高兴得太早了。

    豺狼滩离通川堡还有五里,北依荒山,南临湟水河滩,常有豺狼等野兽于此饮水故而得名。

    温飞高声打气:“过了豺狼滩就是通川堡,到了那里,便安全了……”

    他话的余音还未落下,便听得震耳欲聋的喊杀声震天作响。

    这一次的声势远比先前更大,还伴随着战鼓的轰鸣。

    温飞坐下良驹都受到了惊吓,险些控制不住。

    荒山树木丛中无数人影闪出,他们扣动着扩机对着下方吐蕃族兵射出了手中的劲弩。

    这占据高点的近距离的劲射,强弩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中箭之人不是给钉死在地上,就是造成了洞穿伤害。

    只是一轮激射,温飞发现自己所部,已是人仰马翻。

    正前方列队整齐的中原兵卒挺着长枪快速袭来……

    在温飞出通川堡城,前往邈川城的时候,李谦溥先一步下令将军队从通川堡西门,绕至了东门,堵截了温飞撤回通川堡的路。

    温飞见前路不通,堵在这河滩上,荒山上的弩手能将他们射成刺猬,只能选择后撤。

    然撤不过一里,刘进已经寻路而来。

    两头一夹,温飞登时成了锅中的饺子。

    刘进在金城憋了多日,图那部一群老弱妇孺打起来没意思。

    先前伏击的时候,温飞只顾着跑,也没砍杀几人。

    早将这位出生于燕赵地的悍将憋得一身火气,这时得到了发泄,挺着长枪就冲到了最前处,双手一起挥舞,泼风也似的向前攒刺乱打,踏着一具具尸体向前突杀。

    在这前后夹击之下,吐蕃族兵无路可去,居然给挤压的向湟水逃命了。

    这一段的湟水河面宽敞,淤泥横生,人力不可强渡。

    这下水兵士有死无生,但惊惶失措的吐蕃族兵却将此视为了生路,一个个地往湟水里逃,溺死者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