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在线阅读 - 第2224章

第2224章

    谁会想到,四阿哥承继大统,李卫成了潜邸之臣,冲天之势,锐不可当。

    早年算计李卫的,给李卫下绊子的,如今背后说几句酸话,人前却是得笑脸巴结李卫。有过节的,更是不惜大出血,备下丰厚的仪程,就是怕李卫记仇。

    若不是国丧期间,不能宴饮,他们怕是要一天十二个时辰把着李卫不放。

    从送银子,到送小厮、长随、侍婢,无所不送。大家如此热络,也是带了几分试探。毕竟以李卫早先的脾气,并不是好相与之人,要是真记仇了,往后在官场上狭路相逢也难堪。

    没想到,李卫是来者不拒,统统收下。

    一时之间,这同僚关系,其乐融融。

    曹颙见了,暗暗点头。李卫能扶摇直上,不单单是靠雍正器重,与他活络的性子也有关系。

    在户部守着银钱入库大事,关系紧要,不容有失。他要是稍有懈怠,就要陷入深渊,万劫不复。这个时候,就算得罪了同僚,也不可生贪念,得罪皇上。

    外放为官,远离京畿,就没必要再与京官结怨,能化解的矛盾都化解,省得往后因此受累。

    真要做个耿直的清官,像张伯行,沉沉浮浮,仕途大半光阴,都被浪费在应付同僚的攻歼与中伤上。

    他不知道,李卫之所以敢放开手脚,收受同僚馈赠,是因为雍正已经调教过了。

    雍正是敬重清官不假,但是也不希望自己潜邸出来的奴才成了“孤臣”。

    “清官如木偶,被名声束缚,反而行事碌碌,不堪大用。只要守着忠心,略作变通,以便更好当差,没什么不好。”这是雍正召见李卫后交代的话。

    李卫心中有底,自是笑眯眯的收银子。

    他早就眼红户部三库这些孙子,个顶个儿都贪得肠肥脑满,富得流油。这几年,被他们冷嘲热讽的,李卫没少受气。如今既能让他们破财,还能让自己富裕,有何不好的。

    因此,他倒是小发了一笔。

    等到腊月里,国丧完毕,内务府拍卖开始时,李卫手中已经收了五千两银子的程仪。

    他花了四千八百两拍下个四进的宅子,位置在安定门内菊儿胡同。位置距离皇城虽远了些,但是宅子大,还肃静,李卫甚是满意。

    从曹府借来的银子,李卫还上八千,剩下的两千,留作修缮宅子,添置新家具之用。

    在这次拍卖上,曹家也拍得两处三进的宅子。因为初瑜是打算给天慧与妞妞做嫁妆用的,挑的都是距离曹府近的宅子。

    这挑了位置,价格不免就有些高了,两处拢共花了六千三百两。

    初瑜没有动公帐,拿了自己的私房。

    “妞妞明年就十三,说亲不过这两年的事儿,这宅子算我送她的陪嫁。”初瑜这样对曹颙道。

    听到“十三”,曹颙有些皱眉。

    这旗人家女孩,到了十三岁就要“大选”、“小选”。

    妞妞与曹颍之女孙娴,都是包衣三旗,按照规矩要备“小选”。

    新皇登基,还没有正式立后册妃,明年宫里指定要大量进新宫女。

    妞妞早年有恩典,在内务府记档,倒是不用参选;孙娴却是位列名册上,本应今年就备选的,因赶上国丧耽搁。

    “大姐上次回家,没提孙娴之事?总不会让外甥女真进宫当宫女吧?”曹颙问道。

    “老太太也问过此事,好像孙家那边另有安排。听着他们的意思,是想要求恩典,免了‘小选’,参加后年的‘大选’。”初瑜回道。

    包衣三旗中出来的女孩,父祖品级高的,皇上器重的,也要免“小选”,参加“大选”。曹颙的胞姐,就是如此。

    曹颙听了,想起东府的两个堂妹,她们两个同孙娴年岁相仿,过两年也要参加选秀,到时候留了牌子,指婚有指婚的苦;撂了牌子,在外人眼中,又成了被皇室挑剩下的。

    等到儿子们婚娶,自己这做老子的,也未必能做主……

    第1002章 新差事

    腊八前两天,曹项从河南府使回来的管事。押送着曹项置办的几车年货与曹项的几封家书,到抵京城。

    原本,他明年当任满,是继续留任,还是调回京城,还要看京城堂兄如何筹划。他在给堂兄的信中,就提到此事。

    因为河南离京城路途遥远,所以这派回来的人,十一月初就从河南府出发。彼时,大行皇帝驾崩的消息,还没有到地方。

    曹颙思量着,明年既加恩科,后年就是接着乡试,时间匆忙,吏部未必会更换学政。

    如此一来,若是曹项能连任一任,会历经两次乡试,容易出政绩。与其回京,还不若在河南府熬资历。

    这样想着,他就到吏部打探一番。

    路途较远的一些省份,学政若是考绩无过失,多是连任;路途近的几个省份,具体如何,还没有准确消息。

    河南府距离京城不算近,但是同远的省份相比,也算近的。所以这学政是否更换,还没有准信。

    曹颙没有多说什么,并没有刻意为曹项谋缺。

    曹项今年二十二,起点已经比旁人高太多。这个时候,不管是他回京,还是继续留河南,都各有利弊。

    不管曹颙怎么告诫,曹颂去西北军中任职多年是真。雍正是否会迁怒,还是个未知数。

    在曹颂的前程未落定前,曹项太过招眼,对他来说并不一定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