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在线阅读 - 第2303章

第2303章

    李煦指着李鼐,用尽了力气,道:“保……保……全……”

    李鼐见状,已经翻身跪倒,泣道:“老爷年迈,怎么能受得了刑罚加身?儿子愿以身待,还请老爷成全儿子孝心……”说罢,又求曹颙:“表弟,都是我的不是,父亲这几年多在养病,将衙门里的差事交过我,是我行为不检,才出了差池……”

    在来之前,曹颙已经听说李煦在苏州时,先是不肯认罪的,而后受刑,父子二人才争相认罪。今日看来,是李鼐想要将罪行都敛到自己身上,李煦则是怕拖累儿子,两人都想早日结案。

    李鼐还是天真,他即便做着父亲的副手,却是名不正言不顺,哪里有资格分担李煦的罪责。再说,李煦问罪,并不单单是亏空之事。

    听李鼐这样说,曹颙倒想起一个疑问。

    听说织造府去年亏空了六万多两银子,这么多银子去哪里了?早年的亏空,还能说是花在接驾上,这十几年的亏空怎么说?

    单单是李家开销,当用不了这些。

    莫非是给了西北的十四阿哥?

    想到此处,曹颙只觉得眼皮直跳,扶起李鼐道:“大表哥如此孝心,弟亦敬佩。只是有些话还请慎言,言多必失,徒劳无益,反而令舅父难过,有违孝道。”

    李煦定罪,已经是肯定的;李鼐若是执意往自己身上敛事,怕就要父子同罪,那是曹颙所不愿看到的。

    李鼐见曹颙说得郑重,想着父亲也是不同意他顶罪,站在那里,看着病榻上的老父,只觉茫然。

    李煦虽口不能言,却是听得清楚,使劲的点头,看来是极赞成曹颙所说。

    李鼐心中一痛,耷拉着脑袋,退到一边……

    从刑部监狱出来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不知何时开始下起小雨,街上喧嚣渐歇,显得有些冷清。

    曹颙皱眉,想着李家还没到京的家眷。

    算算日子,她们也就这两日到京,李煦是流放还是什么,这两日也该有了准信……

    第1042章 弘历的殷勤

    曹颙到家时,李氏已经使人在二门等着。

    等到曹颙到兰院,李氏已是迫不及待的问道:“见到没有?你舅舅如何?”

    “见到了,舅舅与大表哥都好。”曹颙将舅甥间见面的情形大致提了一句,其中隐下李煦伤病与为子求情这一段,省得李氏焦心。

    李氏听了,长吁了口气,道:“我去告诉老太君,省得她惦记。”

    曹颙看着母亲如此,晓得她忧心高太君,便陪她到芍院,将去刑部衙门探望李煦父子的情形又讲了一遍。

    香玉已于前日入宫,这芍院一下子冷清下来。

    明明是初夏时节,屋子里是浓浓的中药味,没有半点生气。

    高太君仔细听着曹颙的讲述,看着他道:“使你受累了。”

    曹颙斟酌着道:“舅母与表嫂她们已经在进京的路上,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过来给外祖母请安。”

    高太君听了,原本镇定的脸色,也有些动容,使劲点点头,道:“既是如此,老婆子就等着。”

    该说的都说了。曹颙便先回了梧桐苑,李氏留在芍院,侍候高太君汤药。

    梧桐苑上房,天慧也在,精神不足,见父亲回来,就先回自己院子了。

    “闺女这是怎么了?”曹颙挑了挑眉,问妻子道。

    “想着香玉呢。虽说平素里她同妞妞姝平更亲近些,但是同香玉也是打小一块长大的,还是舍不得。她还担心姝平与娴姐儿,特意来问了我,晓得她们两个不进宫当差,才算安心些。”初瑜道。

    夫妻两个正说着话,就听到院子里传来“蹬蹬”的脚步声。

    随后,就听乐春隔着帘子禀道:“老爷,太太,二爷来了。”

    曹颙刚换下官服,换上家常穿的细麻衣服,觉得清爽许多,扬声道:“叫他进来。”

    乐春应了一声,出去请恒生进来。

    “儿子见过父亲,母亲!”恒生进了屋子,恭敬的请安。

    许是走得急了,恒生脑门子都是汗,初瑜见了心疼,将他招到跟前,用帕子给他擦了汗,又让人送上一盘子切好的西瓜。

    恒生看了一眼,却不着急吃,而是对曹颙道:“父亲,今儿四阿哥告诉儿子,若是祖母与老祖因香玉表妹的事才病倒,他可以请后宫娘娘们帮着照看一二。”

    “哦?”曹颙闻言,有些意外,道:“你是怎么应对的?”

    恒生道:“儿子记得父亲的教诲,不敢用自己伴读的身份谋私利。儿子就说,感激四阿哥的关切,只是家中的事情,有父母定夺,我这做儿子的不好随意。等儿子请示过家中父母,再看是否劳烦四阿哥援手。”

    曹颙可没打算将儿子们教成不知变通的“大忠臣”,只是因为恒生如今做伴读,又是在未来的储君身边,所以同他讲过其中的厉害关系。不过是谨言慎行,不要轻易涉入皇家事务,凡事都要先想想利弊,再做决断。

    弘历主动提及此事,是想要卖个人情给曹家,到底是年龄小,有些沉不住气。

    虽说康熙在时,对弘历另眼相待;但是在雍正诸子中,还有个较他年长的弘时阿哥。

    弘时阿哥已经二十岁,到了开府封爵的年纪,皇上却没有让长子出宫开府的意思。有些趋炎附势之人,少不得就要寻思,这其中有没有旁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