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在线阅读 - 第2503章

第2503章

    雍正翻看了两眼,只觉得头疼。

    一个封爵下去,就要有宅子、庄子、奴仆、下人还有每年的供应。一下子添加这许多,又是好大一笔支出。

    可拖着也不行,这些人虽没有宗室亲王、郡王的权威,却是宗室基石,乱不得。

    “那就择日考校。”雍正吩咐道。

    十六阿哥躬身应下,雍正看了他一眼,道:“回头考封完毕,上折子时,在前头添上允禑之名。”

    十六阿哥闻言,不由诧异出声:“皇上……”

    雍正温言道:“允礼上了折子,冬至后欲要迎其母出宫小住。你王府里有太福晋在,想要母子相聚也不是易事。往后,若是你想念太妃,就迎她去允禑府上。”

    这几个月,雍正与十六阿哥这对君臣兄弟之间,虽没有明着生分,可是因十六福晋之事,到底失了往日亲密。

    现下,听了雍正的安排,十六阿哥感激涕零,伏倒在地,哽咽道:“臣弟,叩谢皇上天恩!”

    雍正虽说是为了成全十六阿哥的孝心,实际上却是变相的告诉他,要宽免十五阿哥。

    先皇诸子中,除了几个未成年阿哥,只有十五阿哥三十三岁,还没封爵位。

    早年是皇子身份还好说,住在宫里,有名份供奉;现下成了皇弟,阖家在守孝,日子全靠十六阿哥接济。

    雍正虽不喜欢十五阿哥,可向来喜欢十六阿哥,对密太妃也多有尊敬,今日借了宗室封爵的机会,发了回善心,自己心情也舒展几分,打趣十六阿哥道:“这时候晓得叩谢皇恩了?往后想在哪里歇就在哪里歇吧,不用老猫在书房,谁还会管你的房事不成?”

    雍正连着赐下宫女与侧福晋,十六阿哥虽不能抗旨,却也只是每人处留了一夜。便连着十六福晋一道,妻妾都撂在一边,只在王府书房留宿。

    雍正晓得后,微有些恼,却也没有太理会。

    今日说破,十六阿哥立时涨红了脸,讪讪道:“皇上……臣弟只是,只是前些日子有些苦夏……”

    雍正晓得,他是护着十六福晋,怕王府中人踩低捧高,口中却没有点破,只道:“身为爱新觉罗子孙,繁衍血脉是头等大事……你切莫忘了责任本分就好……”

    清苑,总督府,官邸。

    曹颙看着眼前摆的几种农作物,脸上带了几分笑意。金黄的玉米,红皮的番薯,还有雪白的棉花。

    宋厚看了沉默不语的蒋坚一眼,开口道:“大人,真要成立棉行?”

    今年虽在直隶推行棉花种植,可数量有限。毕竟这个东西比不得庄稼,是果腹要命的东西。

    “为了不占良田,棉花多是零散种植。若没有棉行,这些零散的棉花就卖不上价来,百姓就失了种植兴致,断了这一条路。”曹颙说道。

    虽说晓得,只要有机构,就少不了弊端,可他思量再三,还是决定不能因噎废食。

    江南人多地少,布坊众多,若是将直隶的棉花卖给江南,也能使得直隶多一项收入。

    宋厚年老稳重,道:“大人,还请三思,民以食为天,直隶本就容易干旱,地产并不富足,若是真种棉得利,棉田占了粮田,未必是百姓之福。”

    老百姓很好安抚,那就是让他们吃饱饭。吃饱饭的老百姓是绵羊,饿急了的话,绵羊也能化身为狼。

    天下十三行省,哪个总督巡抚也不敢疏忽农事,就是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曹颙此举,固然能为直隶带来钱赋,却也可能给直隶埋下祸患,宋厚才直言相劝。

    就听曹颙道:“直隶位于北方,十年九旱,即便不种棉花,都种吃食,真要是灾荒连年,也是不顶事。如今直隶南部推行一年两收的粮食,又有高产的番薯、玉米顶着,正好松了口气。棉花种好了,以直隶的棉换江南的粮北上,说不定往返之间还有剩余……”

    第1153章 失望

    直隶单凭农业,没办法富民。天旱的问题,并非是无解,打井修河渠,都是解决之法。可是这些解决之法,都需要银子。

    宋厚年岁虽大,可身为幕者,并非冥顽不灵之人,经过曹颙这一番说辞,最终也支持曹颙的决定。

    接下来,如何起草折子,将此事上升到影响直隶百姓民生的头等大事,还不能将责任都担在曹颙这个总督身上,就要看宋厚的手笔。

    他早年在湖广为幕时,就经常起草奏折,最是晓得其中的门门道道。

    妙笔生花。

    有的时候,同一件事,换了不同的说辞,就能有不同的效果。

    曹颙提出棉花统购统销,是富民之策。若是后果并不理想或者有所偏差,那就是下边人的缘故。

    曹颙看了宋厚起草的折子,有些无奈,却也晓得这些是必须的。

    曹颙对着这个,重新撰写了一遍,并无一字增减。

    抄完折子,他交给宋厚,这个将由宋厚安排人送往京城。

    宋厚自也瞧出曹颙无增加,摩挲着胡子,神情中带了几分满足。

    能遇到这样的东主,也是为幕者的运气……

    内宅,上房。

    初瑜手中拿着七格格使人送来的信,只觉得沉甸甸的。

    年家风雨飘摇,初瑜也很是担心跟随夫婿在广州的七格格。

    一笔写不出两个年字,即便年熙过继给年希尧,父子成了叔侄,到底是骨肉天伦,哪里就能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