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在线阅读 - 第2971章

第2971章

    旁人还罢,六格格的两个亲舅母,心疼外甥女,都预备了丰厚添妆。

    等到晚饭,客人们散去,轮到王府女眷的添妆。

    世子夫人那木都鲁氏拿出的是四套镶宝首饰,两套是外头时兴款式,两套木都鲁氏当年的嫁妆,是看着华丽富贵,分量也不轻,可也并不算出彩。

    六夫人见状,只是撇了撇嘴。

    想着世子夫妇没得名分时,对继福晋百般奉承;如今才得了名分,就换了嘴脸。

    五夫人却是心里纳罕,因为她记得清楚,丈夫说过世子早就给妹妹预备了份重礼,自家比不得,吩咐自己多预备些压箱银子给妹妹,也算尽些力。

    没想到,今日又有了这般变故。

    五夫人不由疑惑的望向世子夫人,世子夫人却是满面含笑,看不出什么异样;再望向福晋,神色比寻常温煦,其他也瞧不出什么。

    世子夫人之后,自是轮到五夫人添妆。

    五夫人只好硬着头皮,叫人将自己的添妆“抬”上来。

    没错,确实是抬的。

    除了两副金头面,还有四个檀木匣子。

    待匣子打开,众人都愣住。

    满满的四匣子银锞子,不过拇指盖大,轧成“花生”、“莲子”等样子,看着小巧可爱,可又同寻常的银锞子有所不同,似乎有暗纹覆在上头。

    完颜永佳捡起一个花生样的银锞子,近前瞅了,才发现上面覆满如意纹与福字纹。

    五夫人涨红了脸,道:“是我们爷挑的样子,亲自盯着人轧的……说是给妹妹赏人使……”

    这银锞子多是一两上下的分量,尺宽尺半长半尺高的匣子,里面盛的满满的。

    四匣子下来,七、八百两怕是打不住,要不然也不会让两个健壮仆妇抬上来。

    换做其他人家,这份礼是重礼,可在王府之中就显得有些直白,不够精致。

    就连出身不高的五夫人,见了今天一天外客添妆,都觉得自己预备的有些不妥当。

    完颜永佳却晓得,预备这样一份礼出来,对五阿哥夫妇说来,已经是不容易。

    虽为亲王嫡子,可因雍正三年宗室分封时,正赶上皇上不压制简王府,连位居嫡长子的三阿哥也不过封了镇国公,五阿哥的爵位更低,只是一等镇国将军,岁俸四百一十两。

    今日的添妆,估计就要用去五阿哥三年俸银。

    虽说宗室子弟,都分有庄田,俸禄只是小头,可这添妆礼也不轻了。

    若是私下,完颜永佳说什么也不会收的,可现下众目睽睽之下,便笑着点头道:“你们两口子费心了……我瞅着这些银锞子精巧,正好做压箱钱……”

    轮到六夫人,同样是四套首饰。

    说了一堆吉祥话,见永佳脸上露出笑模样,六夫人便带了得意的扫了眼世子夫人。

    嫡媳妇又如何?

    几个阿哥分府,六阿哥因是庶出,爵位最低,面上家底也最单薄,可私产却最丰厚。不仅得了侧福晋的嫁妆,还有侧福晋打理王府十数年捞的私房。

    想到这里,她狐疑的望了完颜永佳一眼。

    外人都说这位福晋是明白人,连自己丈夫都敬重嫡母,王府在其坐镇下,也确确实实太平了许多年,没有外人说的那些幺蛾子。

    那对于婆母借着管家之名占银子之事,福晋到底知道不知道……

    简亲王府的添妆热闹,翌日曹府这边的催妆、晒妆亦是热闹。

    曹颙还罢,需要他亲自作陪的客人并不多,多数是露个面;李氏与初瑜却是实打实的陪了两天客,只觉得笑得脸都酸了。

    李氏年岁又长,曹颙夫妇生怕累着她,送走客人就过福源堂探看。

    李氏精神还好,只是有些烦,不耐烦说话,同儿子媳妇说了两句话,便打发他们回自己院子歇着。

    九如院上房的炕桌上,摆着两个账册,是这两日外头的上礼。

    初瑜见状,想起李家昨日上礼之事,忙对丈夫说了。

    听说李卫的礼金是五百两金子,曹颙不由皱眉。

    五百两金子,相当于五千两银子,这笔数目未免太多,比过年时李家年礼还重。

    想着李卫这几年行事,看似保持当年的豪爽性子,可行事越发像官场老油条,脸皮一年比一年厚,曹颙就觉得有些不大好。

    他想了想,道:“亲戚家里,有没有适龄未婚配的少年?”

    初瑜闻言,不由一怔,随即笑道:“老爷忘了,今年是选秀之年,多少人家等着婚嫁呢?”

    因八旗规矩,适婚女儿不经选秀不得私下婚配,所以三年一次的选秀之年,也是八旗勋贵集中办喜事之年。

    曹颙顿了一下,道:“有没有同弄潮相当地?”

    初瑜明白过来丈夫的意思,诧异道:“老爷侄女身上还有两年半的孝,怎么好说这个?”

    曹颙道:“李卫看似鲁莽,可行事向来有分寸,这次莫名送了重礼,总叫人不安生……万一他在御前请婚,弄潮定了人家还好,没定人家的话,如何能推脱?”

    初瑜脸色有些不好:“若不是替他受过,二房也不会闹成现下这个模样,老爷既已经婉拒联姻之事,他还敢逼婚不成?”

    曹颙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初瑜皱眉道:“若是为了避开两家联姻,将侄女仓促定了人家,要是有个不好,那岂不是更坑人?”